盛夏七月,一场心血管外科学术盛会在沈阳召开。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王辉山团队分享的成果长沙炒股配资公司,让线上线下同行频频颔首。走进这个科的荣誉室,各种证书与奖杯诉说着一个团队66年赓续传承、攻坚克难的故事。
心血管外科手术被称作“刀尖上的舞蹈”。2014年前,面对巨大左房型房颤治疗的两难困境——切缝手术可靠但创伤大,射频消融手术安全却易复发,王辉山团队决心闯出第三条路。
2016年,65岁的赵女士成为这项创新术式的首位尝试者。手术中,两种技术的优势被精准融合,当心电图上跃出稳定的窦性心律时,传统间断缝合在薄壁心房上出现了严重渗血。王辉山紧盯着缝合针线,眉头紧锁间反复思索。突然,他从胃肠手术的技法中捕捉到灵感,创新应用“心房连续内翻缝合法”。这一突破不仅精准化解了渗血难题,更成功将手术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幅降低,为这一创新术式的完善踏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2019年,70岁的张大爷接受该“房颤融合迷宫消融新术式”后痊愈。这项被写入《中国房颤外科治疗指南》的技术,让更多患者重获“心”生。
“医疗科研必须紧盯野战急救难题!”作为军队医务人员,王辉山始终牢记使命。寒区战场胸部爆震伤救治曾是世界性难题,他带着团队把废弃冷冻仓改造成“模拟实验仓”,在其中进行基础实验,夏秋季节仓内外温差近70摄氏度,成员们一待就是几个小时。连续数年,他们奔赴漠河边防,在零下53摄氏度的林海雪原测试设备耐寒性。历经上百次试验,“野战便携式生命支持系统”问世,“低温假死转运”理论让胸部爆震伤黄金救治时间有效延长。不久前,14岁女孩术中主动脉破裂大出血,团队用该技术在“低温假死”状态下成功施救,验证了科研成果的价值。
展开剩余51%六十载风雨兼程,这支团队始终以初心为灯,照亮前行的“心”途。1963年,科室创始人汪曾炜教授在设备简陋的条件下探索出15项复杂先心病外科治疗新术式,将复杂先心病治疗效果推向国际先进水平。1978年,他带领团队完成82例“法洛四联症”手术,97.6%的成功率让我国成为少数掌握该技术的国家;1989年,国内首例房颤外科迷宫手术的成功,更填补了心律失常外科治疗的空白。如今,记载着这些突破的荣誉室,既是年轻医生早交班时聆听前辈故事的课堂,也是团队研讨科研方案的场所——墙上“全军心血管内外科研究所”的牌匾与AI诊疗系统的屏幕交相辉映,诉说着传承与创新的接力。多年来,团队已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军队及省部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23项,用持续的创新突破延续着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辉煌。
“传承不仅是技术,更是攻坚克难的精神。”王辉山常说。(孔凡铜、汪学潮)
↑王辉山在学术大会上交流发言。兰济民 摄
↑王辉山团队开展课题研究。胥永政 摄
编辑:韩学扬长沙炒股配资公司
发布于:北京市牛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